马亮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使中国数字经济实现飞速扩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的38.6%,同比名义增长9.7%。数字红利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便捷性和消费体验,并助推数字社会发展和数字治理转型。
电子商务、外卖送餐、网约车、共享民宿等数字经济业态的发展离不开平台企业的支撑。大量企业和经营户在平台上做生意和谋发展,庞大用户通过平台进行交易,平台越来越成为整个数字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枢纽。
随着平台经济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社会对平台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平台关闭一个经营者的账号可能对许多从业者带来显著打击,平台治理失序也会令消费者福利损失。因此,平台如何进行治理就成为关键问题,这包括平台如何能够更好地担当责任并利用好技术创新的优势,促进经营者充分共享平台经济发展成果,以及让消费者能够持续提升服务体验。
平台具备一系列典型特征,使其自行治理经营环境和生态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平台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经营者和用户,商品服务种类复杂和场景多样,海量高频交易带来极大动荡性,线上虚拟空间存在无界性和跨域色彩,这些都使平台治理困难重重。与此同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不法分子不断花样翻新地进行违规操作,需要平台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提高治理能力。
从近些年来平台治理的情况来看,需要考虑不断通过技术研发和治理创新来优化平台经营环境,使中小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得到更多商机和实现健康发展。
首先,平台企业要敬畏手中的能力和权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平衡商业动机与公共价值,践行平台的社会责任。
过去一些平台“店大欺客”,对中小经营者关注不够,或者采取简单粗暴的管控手段,使平台治理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认识到,一个健康规范的数字生态离不开中小经营者的参与和共享。这推动平台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使平台企业越来越从平台视角回归客户视角。与此同时,平台企业所积累的技术、知识和能力,也在越来越多地用于保障平台上中小经营者的健康发展。
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成千上万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因此这些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声音是平台最宝贵的资产。平台的本质是整合资源和撮合交易,通过帮助他人实现成功,进而获得自身的成功。
至关重要的是,平台要认识到技术只是手段,正确的价值取向才是平台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平台应推动市场公平竞争,促进优胜劣汰,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平台不应一味迎合消费者而挤压经营者,否则将影响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平台要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和治理创新,提升平台治理的效率性、精准性、系统性和公平性,不断提升经营者的营商获得感。
从营商环境的实质来看,其核心在于预期管理,即持续降低企业经营的各类成本,使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增强对未来发展的确定性。平台营商环境也意味着要持续降低行政负担,包括经营者的学习成本、合规成本、心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