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简介
【资料图】
通抵揭阳学宫,取增进贤士之意
揭阳古城原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明天启元年(1621)在北门和东门间增辟了进贤门,建此门以期“振人文而消厄运”,它通抵揭阳学宫,取增进贤士之意,故名“进贤门”。
建成以来,进贤门虽经岁月侵蚀曾残败,但几经修缮后重焕光彩。20世纪40年代,因为要改造旧城,揭阳古城墙及东、南、西、北4个门全拆掉了,只保留下进贤门。
新中国新立后,政府重视,几经修缮,令其重焕光彩。几十年来,进贤门楼几经整修,现左边竖立“碑记”,门前坐落一对石狮,为历史城楼锦上添花。
建筑特点
由城门、城楼、亭台组成,潮汕古城门建筑中的佼佼者
古城楼在各个地方保存下来的不少,形制也差不多,但进贤门城楼的造型却独树一帜。其是国内罕见的一座由城门、城楼、亭台三合一组成的单体建筑。下为石筑城门,上为亭式的三层建筑,四角飞檐翘起,好似栖凤振翅欲飞,亭阁画廊雕饰,四周配以花窗活牖,整个建筑结构古典秀丽,是潮汕古城门建筑中的佼佼者。
明清期间,城楼为击柝施更的场所,每当天光破晓,晨曦初现,更夫吹响号角,角声随晨风传开去,唤醒熟睡的城民。揭阳古八景之一“谯楼晓角”由此得名。
文化符号
连接丰厚的历史文脉,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古城呼之欲出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进贤门成为古城的文化符号。它,让人想起最初建城门时的情愫:思贤若渴、见贤思齐。
相传早年间揭阳的地方官赴任都要从进贤门走过,以取个好意头。而揭阳人男子娶妻或者学生升学,都要在进贤门里走上一遭,说是如此便会妻子贤惠、学子高中。这个习俗至今还保持着,常有家长带着即将考大学的孩子来进贤门里走上一遍或者绕城楼转上几圈。
进贤门阅尽400余年城事,如一位持重的智者,安然伫立,气韵悠长。
从城门往西走,学宫、城隍庙、双峰寺、古朴的骑楼、满载记忆和故事的街巷里弄,连接起古城丰厚的历史文脉;向东行,笔直的进贤门大道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商贸繁华,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古城呼之欲出。
文字整理:黄燕丹
(部分文字引自《揭阳人文史话》之《名胜古迹》)
摄 影:郑楚藩 杨小琪 涂英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