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独具特色的广场……初夏时节,走进咸安区乡野,入目是一幅幅水清、村净、景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咸安区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1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五级”治理+四分类处理
生活垃圾有“家”可归
5月12日,走进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不管是景区内,还是村湾里,都看不到垃圾,也见不到卫生死角,一副干净又清爽的模样。
村民刘梅华对村里的环境感到满意:“这些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生活得舒心,游客玩得惬意。”
村支书刘峰介绍,村湾人居环境的改善,得益于“五级”治理模式和四分类处理的全面推行,让生活垃圾有“家”可归。
“五级”治理模式,即户分减、组保洁、村定点、镇集中、区转运处理;四分类处理模式,即厨余垃圾就地沤肥、其他垃圾定时收运、可回收物市场处理、有害垃圾计量兑换。
“生活垃圾乱扔乱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大难题,‘五级’治理+四分类处理模式,能有效健全源头治理机制,控制增量。”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拿“户分减”来说,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及庭院的清扫保洁与物件摆放,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从源头进行垃圾减量化。
截至目前,咸安乡村已配备保洁员2441名,3099个垃圾勾臂箱、4.4万个垃圾桶、垃圾收集车63辆,建成14个垃圾压缩中转站、10个餐厨垃圾处理站。日可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600余吨,日可处理餐厨垃圾5.2吨。
如今,在咸安各个村落,“五级”治理模式和四分类处理模式已经全面铺开,并在实践中逐渐深入人心。
2 .
日常管理+集中治理
长效机制留住乡愁
3 .
宣传引导+激励促动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家门口干净了,看着也舒心,真是辛苦你们了。”2月3日,家住咸安区奶牛场四五二山头的胡奶奶笑着对志愿者们说道。
当日,奶牛场机关与关阳社区两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对机关办公楼、四五二山头、18路车奶牛场站周边卫生环境进行集中清理,重点清理公路沿线、泥塘、楼道缝隙垃圾。
一天下来,共清理垃圾3吨,清除杂草1吨,清理小广告82张。关阳社区党委书记罗友德感叹:“通过党员带头,提升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近年来乱丢乱扔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事关群众福祉,事关生态环境保护,是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咸安以改变村民卫生习惯、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切入口,通过宣传引导发动和激励机制促动,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栏、宣传册等开展宣传活动,向群众广泛宣传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措施,提高居民群众对垃圾治理工作的认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各街道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立宣传专栏等形式加大对垃圾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建立有奖问答、评比活动等激励机制,褒先促后,激发群众动力,镇(村)组织保洁员对分类较好的农户通过发放日用品等方式进行奖励,对分类较差的进行点对点培训指导。同时通过“以物换物”兑换物资方式激励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来源:咸宁网官方网站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敏、通讯员:金文军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1. 咸宁补助标准调整,本月执行!
2. “四个全覆盖”!咸宁正式启动
3. 全程帮办代办!咸宁18名“服务专员”上岗
4. 省级称号!咸宁3个乡镇15个村上榜
关键词: